找到相关内容7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老街与大佛寺

    发展旅游事业,构建和谐社会,也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,决定在大佛寺旧址重建大佛寺。不久的将来,历经沧桑、饱受磨难、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大佛寺,就会重现世间;而老街,也将一洗满目沧桑的旧,成为古今结合的...

    聂杭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3196663.html
  • 从北川3000余名师生向海地捐款感受啥?

    迅速集结开赴四川参与救援工作,而国际社会则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灾区大力的支持和帮助。正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以及国际社会的关心、支持下,遭受重创的地震灾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实现了“旧貌换新”。 海地...

    佚名

    |北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0/01/18274797189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九)

    ,姿色清净,光巍巍。   这时,世尊显现空前的瑞相,身体的眼、耳、鼻、舌等诸根非常喜悦,容色极其清净,光巍巍。   “光”指光明的容颜,“巍巍&rdquo...,所以首先示现极奇特的瑞相。   丙二、阿难快问   尊者阿难,承佛圣旨,即从座起,偏袒右肩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:今日世尊,诸根悦豫,姿色清净,光巍巍。如明镜净,影畅表里。威容显耀,超绝无量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00448325691.html
  • 理学与禅学

    hellip;…混儒于释,又援释入儒也。   玩心于空寂禅宗更甚于陆子。〔51〕   朱子盖已参杂于佛氏,不止陆王也。〔52〕   朱熹与禅的关系如是而已。元在评论朱氏所谓“儒释之间,盖有所谓毫厘之差者”〔53〕时说:   释氏,谈虚之宋儒;宋儒,谈理之释氏,其间不能一寸。〔54〕   元已把对朱熹的批评扩展到对宋儒的评价,尽管他是站在事功派的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248915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〔太虚〕[校对版]

    超乎常人之上。如孔子喟叹为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,将一生经过约略表现,而彼时及门弟子亲炙其训诲,皆学之而弗及。子天才不及孔子,而以好学见称于师,用功太过,不幸短命而死;尢可见...精神,俯察一切现世之生活,万不足以限制之。孔子虽不曾明言,而就子贡谓:“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”;子谓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等语观之,则精神寄托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孔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132451428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

    超乎常人之上。如孔子喟叹为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,将一生经过约略表现,而彼时及门弟子亲炙其训诲,皆学之而弗及。子天才不及孔子,而以好学见称于师,用功太过,不幸短命而死;尢可见...精神,俯察一切现世之生活,万不足以限制之。孔子虽不曾明言,而就子贡谓:“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”;子谓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等语观之,则精神寄托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440204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 ──十四年四月在太原洗心总社讲

    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,将一生经过约略表现,而彼时及门弟子亲灸其训诲,皆学之而弗及。子天才不及孔子,而以好学见称于师,用功太过,不幸短命而死;尢可见孔子非常人所能学而企及也。明矣! ...不可得而闻」;子谓:「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」等语觇之,则精神寄托之所在,虽不以之示人,而最亲近之弟子,则窥知一二。孔子又曰: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」!人生不百年,幼稚无知,求学明理,至近亦在中年以外,余则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641747.html
  • 论理学之消化佛学

    物质生活追求的满足,而应是一种异于、高于富贵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。但据《程氏外书》记述,程颐与门人讨论“子所乐者何事”问题,当鲜于侁对曰:“乐道而已”时,程颐即说:“使颜子而乐道,不为子矣”(《程氏外书》卷七)。所以在理学家看来,孔颜之乐也并非简单地就是某一具体精神追求目标的达到。二程曾解释说:“子箪瓢,非乐也,妄也”(《程氏遗书》卷六),又说:“子箪瓢,在他人则忧,而子独乐者,仁而已”(...

    崔大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4451841.html
  • 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

    唐云法护。掌定门之秘钥。佩如来之密印。如四十。已八百年也。乃头礼两足。奉为本师,和上见本师钵中。非其国食。示一禅僧。禅僧华人也。见油饵尚温。粟饭余暖。愕而叹曰。中国去此十万八千里。是彼朝熟而午时至。此...梵释扈跸。天龙济师。凶秽扫除。人只清净。位光付嘱。教大兴一行。二禅师爰以偈颂。刻之金石。法离文字。道不可名。以慰门人感慕之心。有同子。喟然之叹。其文曰  释宫尊种  龙扶出池  舍位成道  为人天师  ...

    李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0057641.html
  • 具德阿阇黎月称菩萨

    对他也示现真。他在梦中得到菩萨前来对他说:“你已是受文殊菩萨加持的大善巧者,无需我作加持。我对真扎峨弥作一些加持,你也就不必那样说。”从梦中醒来祈祷道:“虽然道理 是那样的,但仍请菩萨示现真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0359894.html